从来都不会想起,永远也不会忘记...
这句朱时茂形容陈佩斯的话,现在看来,就像是为这对老搭档量身定写。
一个混得风生水起,却在71岁着了骗子的道;而另一个,彻底被老搭档倪萍早年的话说中了.....
直播火热,陷阱难防
朱时茂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,当年离开春晚之后,他一头扎进了电影圈。
一部《牧马人》,他演得那是个情深意切,许灵均这个角色,算是立住了。
可惜的是,后来拍的《陌路狂刀》、《长江第一漂》这些片子,如同石沉大海,观众的反响始终有点温吞水,怎么拍,好像都盖不过当初春晚上那十几分钟的锋芒毕露。
眼看着电影的出路也越来越少,近几年,他看准了直播带货的风头正劲,自己挽起袖子就干了起来。
刚开始确实有点不温不火,不过靠着几十年积累的脸熟,慢慢也聚起了人气。
为了更上一层楼,他还把当年默契无间的老搭档陈佩斯请进了直播间,这可是个神来之笔!
屏幕前的观众们乐疯了,当年追着看春晚的记忆一下子就回来了,直播间瞬间火爆,东西卖得那叫一个快!
也靠这一招,朱时茂在直播带货这条道算是趟出来了,人也飘了,钱袋也鼓了,各种商业上的好机会也接连找上门来。
七十一岁这年纪,在很多人看来该享清福了,可朱时茂还在风风火火地折腾...
谁能想到,精明如他,最近居然连续撞上了俩骗子!
先是有人冒充熟人打电话,话说得跟真的似的:朱时茂,我亲侄子要办事,手头紧,看在老交情份上,能不能赶紧借两千块救救急?
朱时茂这人讲情面,怕耽搁人家终身大事,二话没说就给转了钱,可没想到过了一天,又有“戏精”登场,这回直接冒充演员刘金山加了微信....
上来就诉苦:“老哥”....
就是这声不自然的“哥”,让朱时茂心里多想了一点,他立刻一个电话拨给真的刘金山,真相大白:人家刘金山好端端在家呢!
再追查之前的转账,好家伙,冒充熟人和冒充刘金山的,用的居然是同一个身份信息!
他还当过反诈宣传大使呢,没想到也差点栽了....
不过,相比于朱时茂横跨电影直播来两界,陈佩斯的路数,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!
戏台风云,稳坐“C”位
离开那喧闹的中心,他没换跑道,而是稳稳当当扎进了舞台艺术的土壤里,深耕细作....
早年间,曾有一个关于演出“C位”的看法,对于娱乐圈来说,“C位”就是正中央,就像前几天见的曹可凡,因为占了一个C位,被网友们把老底都揭了!
可像倪萍这样了解内情的人就说过,要论真正的“C位”,陈佩斯这样的人才配得上。
而这个所谓的“C位”可不是顶流光环,那是对表演近乎苛刻的较真,是对每个角色的“死磕”,是把一部作品当成心头宝一般精心打磨、千锤百炼出来的真本事。
而最近的新电影《戏台》,正是他这股较真劲头的最新结晶。
这可不是凭空蹦出来的,是他多年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、千锤百炼出来的《戏台》剧版改编。
话剧版本在舞台上跑了不知多少圈,观众那是真心叫好,因为它故事扎实、表演到位,是真金白银靠本事吃饭的东西。
而电影是把这个故事,更加完整的捋出来了...
讲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唱《霸王别姬》的戏班,陈佩斯自己就演的班主,眼瞅着要登台开演,谁知道平地起风波,各种意想不到的破事全涌上来了。
黄渤演的送包子的伙计、姜武演的来视察的大帅、尹正演的金啸天,也就是唱主角的角儿,还有戏院经理、准备上场的演员、偷偷溜出来的姨太太、街头上的地头蛇……
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,阴差阳错地搅和在了一块....
而大家这么期待这部电影,一大半原因就来自于陈佩斯身上沉淀了几十年的真功夫。
他能这样死心塌地地对待表演,也是家学渊源,他爹陈强那是真真正正的老艺术家,演的角色像黄世仁、南霸天,当年那是深入人心。
陈佩斯小时候在后台常看他爹,为了舞台上那一个眼神、一个走步、一句念白,能一遍遍地琢磨上大半天。
看着爹这样,他自己也早早明白了演戏这碗饭的分量——光有热情不行,得下笨功夫死功夫。
所以春晚舞台后来渐行渐远,他迷茫过一阵子,但很快认准了一条道:回到剧场,回到舞台。
于是他埋头创作,从《托儿》开始,一步步积累,最终磨出了这块金字招牌——《戏台》。
就在话剧这方寸之地,他一遍遍演出,一遍遍修改,人也像块老玉,被磨得愈发沉稳、油亮。
即使头发都白了,那把练功压腿的骨头,那股念台词的气,还是那么足!
结语
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
所以说,成功没有标准答案,有人选择与时俱进,有人选择坚守本心,但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本色。
就像当年那个经典小品,人生这场戏里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。
中新人物丨陈佩斯:喜剧第一目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.
校对 廖晴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